2023開年,各地涌現“拼經濟”熱潮,生物制藥產業依然是被爭奪的一大熱點。
具體到西安,生物制藥已被明確為六大支柱產業之一,產業發展及招商亦被按下快進鍵。
1月12日,西安新通藥物研究股份有限公司過會,成為未盈利企業在使用科創板第五套標準過會的西北首家;2月10日,“2023西安—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合作交流會”在蘇州舉辦,力推更多優質企業到投資西安,共享發展機遇。
更甚者,西安在政府產業引導基金、相關支持政策、產業園區建設、人才培育等方面,均向生物醫藥領域傾斜。
上述諸多跡象背后,西安正在加速推動生物醫藥延鏈補鏈強鏈,打造生物醫藥優勢產業集群,形成自身獨特的產業優勢。
加速產業聚集
近年來,西安聚焦“做強現代中藥、做優化學生物藥、做精醫療器械”三大重點領域,以再生醫學、基因測序等高精尖技術為引領,加力推動創新能力增強、優勢產業集群聚能,形成了以創新藥研發、醫藥制造領域為主的高新區,以“航天+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的航天基地,以基因檢測、細胞治療領域為主的西咸新區等三大產業集群。
具體來看,高新區的生物醫藥產業主要以集賢園和草堂基地為空間承載,重點發展現代中藥、化學藥、生物藥、醫療器械、康養旅游等多個領域,累計注冊成立醫藥類企業4850家。
目前,高新區在新藥研發方面,匯集了力邦制藥、新通藥物、步長制藥等骨干龍頭企業;生物技術開發領域培育了巨子生物、金磁納米生物等代表性企業;在化學藥領域,聚集大生制藥、萬隆制藥、海欣制藥等化學藥原料生產龍頭企業。
此外,在產業鏈下游,亦涌現出了立安醫療、藍瑞生物等醫藥流通企業,引培出時代基因、大醫云康信息、思爾生物等新興服務型企業。
航天基地聚集了和合醫學檢測、潔倫醫藥、翼展電子科技及西安九州通醫藥等生物醫藥企業10余家,涵蓋生物工程技術、生物制品研發、醫療器械設計與制造以及數字化醫療等產業方向。
據悉,下一步,航天基地推動生物醫藥與航天、人工智能等開發區支柱產業相結合,塑造“航天+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生物醫藥”兩個特色產業品牌,打造產業融合發展的典范。
西咸新區則將生物醫藥作為特色產業納入新區“3+7+N”產業布局,聚集了陜西數字醫藥產業園、大健康科技產業園、秦創原陜藥生物制品(疫苗)項目、康龍化成西安生物醫藥研發項目,空軍軍醫大學、大健康產業園等重點項目均落地西咸新區。
此外,作為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總窗口,西咸新區在3月9日舉辦了“產創融合 賦能秦藥”秦創原·創新藥品醫療器械成果轉化路演活動,進一步加強醫藥行業產業鏈和創新鏈深度融合。
整體來看,西安得天獨厚的生物醫藥資源優勢,釋放出強大“西”引力,亦為廣大生物醫藥企業成長壯大奠定了堅實基礎。2022年西安生物醫藥產業實現產值290億元,同比增長19.5%,其中醫療器械實現產值100億元,同比增長25%。
疊加資源稟賦
優勢產業集聚帶來技術、人才、上下游供應商等要素,都將構成整個生物醫藥領域的核心競爭力。與此同時,西安也依托自身技術優勢針對生物醫藥產業靶向招商、精準招商,吸引更多創新資源。
2020年以來,西安相繼開展了以“聚生物醫藥產業 促西安創新發展”、“醫”聯長安 “鏈”接未來、2023西安—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合作交流會等推進西安生物醫藥產業鏈合作的交流推介活動。
此外,西安市產業投資合作年會、絲博會以及“長安共此時”“遇見新西安”“智造長安,鏈接未來”等專項招商活動中,均將生物醫藥產業作為重點項目進行推介,與行業優質企業聯動、協同,集聚眾多生物醫藥企業,進一步帶動產業鏈優化升級。
良好的產業生態離不開政策的頂層支撐,西安多次提出打造千億級生物醫藥產業新引擎的發展目標,并輔以真金白銀助力。
今年初,西安提出將建立總規模不低于1000億元的重點產業鏈基金集群,打響了新一年政府引導基金發力的“發令槍”,以資本撬動產業升級與城市能級提升。其中,生物醫藥產業均是基金重點投資的領域之一。
醫藥項目是一個長線投資,找產業項目容易,能否集聚資源助推生物醫藥成果轉化則是另外一項“長期主義”。
具體來看,西安聯創生物醫藥孵化器已成功孵化400余家生物醫藥企業,其中力邦制藥成為全國制藥工業百強企業,康拓醫療、巨子生物在細分領域成為頭部翹楚;秦創原總向全省的生物醫藥創新企業去做覆蓋和輻射等,不斷培養更多的資源、政策等集聚向該領域。
可以預見,隨著西安生物醫藥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創新能力不斷增強、企業活力逐步彰顯、空間布局及產業生態進一步優化,越來越多的生物醫藥上下游企業、人才,也會向“西”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