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品牌 " 李寧又一次陷入 " 民族爭議 "。
新品酷似日本軍服
事情起源于一款新品,來自李寧前不久發行的 2022 年冬季款棉服。
很多網民指出,這款棉服的款式,與當年的日本軍服極其相似,顏色也雷同。特別是那個帽子的設計,簡直就是 " 屁簾帽 " 的翻版。
在一些博主貼出對比圖后,看起來就更像了。
甚至還有細心的網友發現,李寧新品的口袋圖案暗藏 " 軍事飛行器標志 "。
網傳圖片顯示,李寧給出的文案還特別提及," 左袖臂上的造型口袋設計,上縫獨特榫卯標識,再結合左胸口的硅膠飛機章仔,古今飛行器的呼應,展現飛行器的進化和進步 "。
這一發現,也被網友視為李寧新品設計別有用心的證據之一。
對此,有網友調侃," 寧桑,故鄉的櫻花開了。"
還有網友表示," 妥妥的日系風,就是不敢往外穿,容易被打。"
也有網民很尖銳的怒斥李寧:" 我把李寧當國貨,李寧把我當大佐?"
至今,李寧官方微博中并未刪除涉及產品的相關圖片,也未作出任何回應。
李寧電商總經理馮曄在朋友圈表示," 我們的消費者,對于中國文化的沉淀,教育知識的傳承還是少了。同時我們更應該自省,如何在正確引導消費者的過程中,避免更多的誤讀。" 并加上了 " 笠型盔 " 的話題。
對于這段話,網友并不買賬,認為李寧不反思自身問題,還吐槽消費者沒文化,相當傲慢。
李寧集團執行董事李麒麟,則在微博分享了幾張圖片。里面有雷鋒,有保爾柯察金,也有明代盔甲復原圖。
這是在教育消費者嗎?有網友提出了質疑,這和之前的特斯拉是一個操作。
受此消息影響,昨天李寧股價一度暴跌 13%,逼近年內新低。
曾多次陷入 " 民族爭議 "
作為體操王子李寧創立的品牌,李寧在誕生之初就染上了一層民族色彩。
近幾年 " 中國李寧 " 的推出,以及國潮風格的加入,更是一次次在消費者心中加深這一印象。
去年十月,李寧在中國臺灣地區,打出了促銷活動的廣告," 歡度雙十 " 的廣告標語,(10 月 10 日是臺灣地區所謂的 " 國慶節 ")。
但是,在同年 " 十一 " 期間,中國大陸歡度國慶的時候,李寧卻沒有任何表示,既沒有官方發布慶祝,也沒有進行任何活動。
隨后,李寧又被網友扒出,在 2004 年到 2019 年這 16 年的業績財報中,展示品牌全國經銷商及零售商的分布情況時,地圖上顯示的中國領土都是不完整的。
有時候缺的是西藏地區,有時候缺的是釣魚島地區。
一次兩次可以說是失誤,但這么多次 " 失誤 ",有點太不合理了吧!
此外,有網友扒出,李寧集團聯席行政總裁及執行董事,為日籍華人高坂武史。
根據資料顯示,高坂武史原名錢煒,1971 年出生于中國,1990 年赴日留學,畢業于日本關西大學。之后便果斷地加入日籍,并改名高坂武史。
1996 年錢煒加入優衣庫的母公司迅銷有限公司,在優衣庫一直工作了 23 年之久,一度做到了優衣庫公司的首席運營官,此外他還擔任過優衣庫韓國公司的行政總裁。
2019 年 9 月,錢煒加入李寧集團,負責集團的運營工作。目前,他不光在李寧擔任要職,同時還是李寧有限公司的股東,持股 0.0094%。
除此外,日本花旗還持有李寧 5.35% 的股份。
網友紛紛猜測,李寧的種種騷操作,跟以上幾點有沒有關系?
研發占比只有 1.9%
不及營銷費三分之一
公司層面搞出各種騷操作,產品層面,李寧也并沒有大家想象中的優秀。
在一些二手球鞋平臺上面,李寧的限量產品,被炒到和阿迪耐克限量產品一個價位。以至于,在不少人心中它們屬于一個檔次的品牌。
不過,在產品的科技含量上,李寧可能還不如國產的安踏。
盡管李寧自稱利用 " 運動科學 " 實現創新,但它的研發費用卻并不高。
2022 上半年財報顯示,李寧研發費用僅為 2.49 億元,占收入比率僅為 1.9%,不及廣告開支的三分之一,也遠低于阿迪、耐克等國際頭部品牌的 10%,甚至被安踏遠遠甩在了身后。
一直以來,研發費用率被看做是公司創新力的體現,在公司如此低的研發水平之下,其產品力的優勢又有幾何?
此外,盡管李寧酷愛參加國際時裝周,但其產品在國際上影響力極其有限,至今海外營收占比僅在 1% 出頭。
既沒有技術優勢,又沒啥海外市場的李寧,還要一次次的整些騷操作。
如果把 " 民族品牌 " 的頭銜也給丟掉了,那它的麻煩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