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2022全球汽車供應鏈核心企業競爭力白皮書》 (以下簡稱 《白皮書》)在北京發布。同時,2022全球汽車零部件企業百強榜和2022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百強榜揭曉。在2022全球汽車零部件企業百強中,共有14家中國企業入圍,濰柴集團、華域汽車、寧德時代、海納川、均勝電子、玉柴集團、廣汽部件、中信戴卡、中航汽車、中策橡膠、法士特、東風零部件集團、福耀集團、萬豐奧特,分列第四、第十一、第二十一、第三十、第四十、第五十一、第五十四、第六十三、第六十五、第六十七、第六十八、第八十八、第九十四和第一百位。
在2022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百強榜中,排在前五位的是濰柴集團、華域汽車、寧德時代、海納川和均勝電子??梢钥吹?,排在前100位的企業零部件業務收入突破百億元的有36家,2020年和2021年分別是31家和34家,濰柴集團更是由去年的營收2493億元增長至2610億元,華域汽車由去年的營收1336億元增長至1399億元。愛柯迪股份有限公司以營收29.34億元,位列中國百強名單的第100位,而2020年和2021年位列第100位企業的營收數據分別是19.24億元和23.43億元。
羅蘭貝格全球合伙人袁文博指出,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營收高速增長、持續創新驅動,輕量化、 “軟件定義汽車”兩大板塊表現亮眼,且整體盈利仍保持了18%的同比增長,不過增速有所放緩。新能源汽車板塊收入利潤加速增長,同時頭部企業技術迭代加速、產業鏈布局延伸,正在構建超級 “護城河”。同時,縱觀中國2022年新入圍企業多達10家,受 “賽道”輪換影響,新興板塊企業興起,新入圍企業的主營業務多與輕量化、“軟件定義汽車”等密切相關。
盈利水平顯著回升
據 《白皮書》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零部件企業總利潤達到3272億元,利潤率達到6.1%。羅蘭貝格全球高級合伙人鄭赟指出,全球汽車零部件發展趨勢展現出三大特點:一是隨著全球復工復產進程加快、產業轉型效果初顯,2021年全球零部件企業的總體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二是中、美零部件企業營收增長迅猛,但日本零部件企業業務規模有所縮水;三是 “新五化”(“新四化”+輕量化)加速落地,汽車零部件頭部企業及新入圍企業在相關領域均有發力。而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自主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正變得越來越強大。尤其在新能源汽車時代,中國新能源產業鏈快速發展,在動力電池等核心領域較為領先。在芯片領域,國產芯片也加快了發展的步伐。
受各地區經濟發展、產業政策、汽車市場及技術發展狀態差異等影響,全球百強零部件企業的國別占比變化顯著。其中,美系、中系零部件企業在錄數量增加,如美國的德州儀器、中國的萬豐奧特、福耀集團等均新晉上榜。2020年至2021年,全球百強企業中美系、中系的總營收增幅分別達到1062億元和976億元。相較之下,日本在錄企業減少三家,百強企業總營收縮水嚴重,減少734億元。受汽車銷售恢復、技術轉型加速、貨幣相對堅挺等影響,中國及美國汽車市場整體向好?!栋灼分蟹治隽嗣老?、中系零部件企業營收增長原因,一方面是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顯著提升,催生新能源零部件需求,也同步推動零部件價值提升。另一方面是零部件企業把握下游電動化、智能化等 “新五化”需求,積極開展產品線轉型升級,領先布局自動駕駛、智能駕駛硬件系統級別解決方案,提供電氣化創新產品以拉升自身的營收空間。日系企業主要受日元貶值和下游主機廠產業鏈轉型壓力等影響,導致規??s水。
借助新能源賽道實現銷量、利潤雙升
中國零部件企業在艱難的外部環境之下表現出了強大的韌性和突圍之勢。借助新能源、智能化在中國的加速滲透,零部件企業呈現出明顯的賽道輪換態勢,新能源、輕量化、軟件定義汽車等領域的零部件企業快速成長,實現銷量和利潤的雙升,并引領中國零部件行業在上游成本壓力和下游降本壓力之下實現了穩定的盈利。
《白皮書》中顯示,2019年至2021年,中國百強零部件企業保持營收規模上升,尤其是2021年收入增長加速。一方面國內商乘市場平緩發展,而出口市場大幅增長,為零部件企業帶來新機遇。另一方面,伴隨智能電動車滲透率提升,電氣化、輕量化、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智能座艙等高價值需求不斷增加,相關零部件企業發展勢頭更為強勁。
從盈利性方面來看,主要受產業鏈上游原材料價格波動影響,中國零部件企業凈利潤雖整體仍呈上升趨勢,但增速有所放緩,相較2019年至2020年36%的增長,2020年至2021年的增速放緩為約18%,,并購和布局國際業務擴張,長期盈利性仍承受較大壓力?!栋灼分兄赋?,2021年,中國零部件行業的賽道輪換態勢尤為顯著。新能源賽道的收入和盈利水平表現亮眼,輕量化相關企業的上榜數量和規模體量都有顯著增長,軟件定義汽車相關或提供軟件系統解決方案的企業也出現在榜單上。然而,傳統電子板塊主要受缺芯和投入成本增加等因素影響,處于階段性盈利承壓狀態。2021年,缺芯對電子板塊企業形成較大沖擊,雖然下半年短缺情況有所緩解,但斷供影響依然存在。此外,伴隨汽車市場智能化程度的提升,電子板塊零部件企業需通過研發及資本投入以實現業務智能化轉型,導致盈利階段性下滑。
從業務板塊來看,新能源板塊在2020年至2021年的整體年收入增幅達837億元,凈利潤增幅達103億元,利潤率為11.4%,均位列所有業務板塊首位。伴隨中國汽車市場電動化浪潮持續深化,2021年乘用車新能源滲透率約達16%,而商用車新能源也成為嚴峻的市場環境中唯一的增長亮點。三電系統、充換電、梯次利用等相關產業鏈需求蓬勃。盡管2019年至2021年新能源板塊僅有寧德時代和國軒高科兩家企業,但整體營收和盈利表現均遠高于其他板塊,且新能源板塊在百強中的重要程度有所增加,板塊收入占比從2020年約4%上升至2021年約9%。與此同時,新能源賽道的競爭也愈發激烈,技術迭代加速。以領頭羊寧德時代為例,其技術煥新速度不斷加速,如化學體系的迭代、集成結構的優化和智能系統的創新等。此外,伴隨智能電動車的增長,軟件定義汽車持續滲透。預計2025年新能源滲透率將超過34%,而智能座艙市場將以11%的速度增長至逾500億元,新車ADAS滲透率約達到65%,而自動駕駛創新技術將通過新型商業模式在無人駕駛物流車場景逐步落地,推動軟件定義汽車板塊強勁發展。
聚焦 “制勝三力”
在傳統零部件市場發展較緩、賽道快速輪換、創新技術迅速迭新等市場背景下,羅蘭貝格認為汽車零部件企業應聚焦 “制勝三力”——研發力、組織力和資本力的提升,以實現長足發展。
中國零部件企業應準確識別 “新五化”需求,通過加強研發投入和人才引入,把握前瞻技術,正向研發,以獲得技術 “護城河”優勢。再者,零部件企業通過內部組織優化,建立與業務架構相匹配的組織架構、管控模式及人才激勵體系,為業務拓展搭建牢固平臺。同時,積極借助資本力量,在穩固供應鏈、海外投資、產能擴張和研發補強等方面進一步引入多元化資本和產業資本,打造自身差異化綜合競爭力?!栋灼分兄赋?,目前部分頭部零部件企業已在發力 “制勝三力”的競爭力提升并已初顯成效。
據 《中國工業報》記者了解,產業鏈 “制勝三力”的全面提升需在研發力上推進本地化、數智化,組織力上實現靈活化、敏捷化,資本力上進行多元化、產業化。
全球研發的本地化對于更好捕捉當地客戶需求及敏捷應對本地研發需求至關重要,尤其是全球化經營的零部件企業應重點考慮。而數智化能力建設可以提高研發效率、提升研發精度、降低研發成本,是 “新五化”背景下零部件企業打造國際一流研發體系的必然方向。
外部環境的多變對于組織的靈活性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是本地決策機制的建立對組織韌性和本地機會把握的重要性愈發凸顯;而更為靈活的激勵機制也是人才引進的重要手段。此外,針對全球性經營的企業,因其受到運營和成本管控的壓力,更為精簡、敏捷的組織也愈發重要;如何通過劃小單位激發組織活力,減少冗余,設計敏捷反應的組織流程機制,是應對外部環境和產業鏈重塑的必要能力。
“新五化”業務拓展往往成本高企,推動企業尋求多元化的資金投資新業務。此外,由于業務轉型投入大、技術資源門檻高等,更需要產業方強強聯合,輔以政府支持以實現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