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歐卡智舶(Orca-Tech)發布全球首個城市內河無人駕駛數據集USVlnland,將為無人船及水面自動駕駛領域相關研究者提供平臺和基準。事實上,就在此前不久,全球首個氫水循環能源系統應用實踐實驗平臺——“信息物理融合智慧能源系統聯合實驗室”,也在西安組建落地。
近年來,伴隨著日益完善的產業結構、親商環境和招商引資政策,致力于“硬科技之都”建設的西安,在電子信息、汽車制造、新基建等領域,不僅產值規模日益提升,而且在核心競爭力上,新力量、新技術不斷出現……
西安AI公司實力領先
AI技術的興起,使得無人駕駛成為時下最熱門的應用之一。兩個月前一則報道顯示,單靠CPU就能開發在海上的無人駕駛輪船。那么,內河中的技術應用進展如何?西安企業有了突破。
歐卡智舶(Orca-Tech,全稱陜西歐卡電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清華大學與西北工業大學的研究學者公開了全球首個內河無人駕駛數據集。即針對真實內河水域場景下多傳感器、多天氣條件下的內河無人船數據集USVlnland。據《量子位》報道,研究人員花了四個月的時間,利用自家的自動駕駛船,在不同的內陸河道場景中采集到了27段原始數據,總行駛距離超過26公里。
背后的歐卡智舶到底是一家什么公司?官網介紹,歐卡智舶創立于2017年,總部位于西安,專注于水域智能無人船及其他水域智能解決方案研發生產。
主要有三個系列的無人船:SMURF 無人駕駛清潔船、TITAN 無人駕駛清潔船、ELFIN 無人駕駛巡檢船。
值得一提的是,這家公司來頭不小。核心團隊有來自于清華、西工大、西電的博士、碩士;又有來自華為、大疆等硬件產品領域的從業者。去年8月,歐卡智能完成千萬元級A輪融資,由姚期智院士創辦的圖靈創投領投。西安交叉信息核心技術研究院、深圳曉溪控股以及老股東Brizan Ventures、美國硅谷風投Plug & Play跟投。其中,西安交叉信息核心技術研究院,由圖靈獎得主、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姚期智與西安市合作共建,目前正全力研發基于Chiplet技術的優異效能比的人工智能芯片,打造自動駕駛智能計算平臺。類似研發能力突出的機構、公司,在西安還有延長—西北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陜西省膜分離技術研究院、西安絲路石墨烯創新中心、陜西慧谷大腦破譯與應用研究中心、西安人工智能工業技術研究院等。并且,西安新型研發機構的發展仍在全面布局,持續建設中。
“生態”支撐下的產業升級
諸多“黑科技”背后,離不開科研人才、科技力量的支持。西安在傳統制造業在升級轉型過程中,通過政策引導,搭建科研人員與企業的交流合作平臺,引入高校和科研機構,為企業科技轉型提供技術支持。如協調安排21家高校院所1000余名科技人員為147家駐市企業解決技術難題,為544家企業補助資金近1.7億元,規上工業研發投入位列全省前列。對于產業內一些具有關鍵性、基礎性、共性的技術難題,西安通過推行集中科研精英繼續技術攻關。如支持高校院所圍繞地方需求,組織跨學科跨領域多方合作的產學研聯合攻關,解決制約產業轉型升級和發展的“卡脖子”問題。支持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24個重大創新平臺建設,支持高校院所和企業聯合設立新型研發機構。
去年,西安還在加快建設制造業強市政策中,設立了支持科研成果專題。如對來源于高校院所,或與制造業企業協同創新的科技成果在企業實施轉化的項目,總投入在2000萬元以上的,按科技研發相關固定資產投資額的10%給予獎勵,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
相關領域的政策,也密集出臺。先后出臺了《市級技術轉移示范機構認定管理辦法》《西安市技術轉移機構資助政策兌現的實施細則》《西安市支持高層次人才創業和成果轉化獎補政策兌現的實施細則》和《西安市新型研發機構認定管理辦法》等系列政策。
多舉措并行之下,西安現代產業中的新技術、新力量不斷出現。如去年技術合同交易1648.56億元,在全國排名第三;在吸納技術方面,成交額661.59億元,全國排名第六;西安市專利授權總量達175200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47.625件,是全國的3倍……
科研的不斷投入,核心技術的不斷突破,黑科技的不斷出現,離不開西安豐富的科研基因。不斷創新之下,與之相應的產業,也在提質增效,持續釋放出生產活力,這正是奮進的西安,當下應有的狀態。